我之前总爱追着“网红家居”买,看宣传图里的年轻人用着多舒服多高级,脑子一热就下单,结果踩的坑能绕小区三圈——不是用两次就闲置,就是越用越闹心,现在回头看这些“鸡肋”,简直想拍自己两巴掌。
就说酸奶机吧,当初觉得超市酸奶全是添加剂,自己做的肯定健康又划算。
拆箱的时候摸着手感还挺结实,结果用的时候才发现:这不就是个带盖的保温塑料桶吗?
要先煮牛奶放凉,再加菌种,裹着毛巾等八小时,做出来的酸奶要么酸得龇牙,要么稀得像水,还要加蜂蜜才能喝。
算笔账:一盒牛奶五块,菌种两块,做一次的量还没超市十块钱的多,费时间费钱,最后那台酸奶机被我塞到阳台柜顶,现在上面堆着洗衣液瓶子。
便携式破壁机我也买过,想着早上能打果汁当早餐,出门还能带着。
结果第一次用就傻了:打个苹果要按三次开关,果肉还没碎成泥,喝的时候喉咙里卡着小颗粒;刷杯子更麻烦,杯壁上的果渣要抠半天,带出门一次,回来累得不想再碰。
后来我直接买了鲜榨果汁,十块钱一杯,比自己做省事一百倍。
给我妈买的电动泡脚桶更坑,当时想着“送健康”多有孝心,结果她用了两次就说:“脚底的小点点跟鹅卵石似的,硌得我脚疼。”我蹲下来看,底部缝隙里全是泥,用牙刷刷了半小时才清干净,腰都直不起来。后来换成普通木桶,我妈说:“这才对,保温好,脚放进去软乎乎的,比那电动的舒服十倍。”
爆炸盐我真的是被“去污神器”四个字骗了。之前白T恤沾了火锅油,倒了半袋泡一晚上,结果油没去掉,T恤反而变黄了,手摸上去滑溜溜的,洗了三遍还有残留。后来查了才知道,这种小品牌的爆炸盐根本没达标,添加剂多到能当“假肥皂”用,现在那袋没用完的爆炸盐还在我家卫生间角落,连垃圾都嫌占地方。
被子固定器更绝,我睡觉爱踹被子,买了一大盒带针的那种,结果晚上睡觉的时候,针从布套里戳出来,扎得我肩膀疼了三天。
而且固定了四个角,中间的被子该团成球还是团成球,后来我用针线把被套和被子缝了一圈,虽然麻烦点,但再也没跑过——原来最管用的还是老办法。
喷油壶是为了减肥买的,想着“喷一下就一点油,能少摄入热量”。
结果做川菜的时候,喷了七八下才觉得够味,炒出来的菜还是油乎乎的;没过多久喷嘴堵了,油顺着瓶子往下流,搞的厨房台面上全是油,擦的时候差点摔一跤。
现在我用普通油壶,想倒多少倒多少,反而能控制量——原来管住嘴不是靠工具,是靠自己的手。
懒人沙发我家之前有一个,刚买的时候躺进去跟陷在棉花里似的,觉得“这才是生活”。结果想站起来的时候,得扶着茶几慢慢挪,不然根本起不来;后来布破了,里面的泡沫颗粒撒了一地,我扫了一个星期才扫干净,现在客厅里还偶尔能找到小颗粒。换成普通布艺沙发后,虽然没那么“懒”,但坐上去舒服,站起来方便,朋友来做客还能多坐两个人——原来“慵懒”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其实想想,年轻人买家居用品总爱追“新功能”“高颜值”,却忘了最根本的是“好用”。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,要么是没用的噱头,要么是增加麻烦的“多余功能”。你说是不是?与其花冤枉钱买这些“鸡肋”,不如买个普通的、实用的——毕竟家居用品是用来“用”的,不是用来“看”的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